近日,山東泰安泰山景區一男廁所擠滿女士的視頻引發關注。
視頻拍攝者稱因景區人流量大,導致廁所不夠用,女廁所已經排滿了人,一些女性不得不去男廁所門口排隊。清明、五一假期將至,不少人將選擇出游,此事也引起了很多人對于外出旅游“如廁難”的共鳴。
因生理性別差異,女性如廁時長往往高于男性。為有效緩解女性如廁難題,早在2016年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發布了《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》,將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的比例提高到3:2,人流量較大地區為2:1。
專家建議,除了科學配置男女廁位,也可以增設第三衛生間。此外,景區客流量較高時,可以設置移動衛生間,緩解廁所不夠用的問題,也有利于景區節省運營成本。
住建部:人流量較大地區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比例應為2:1
據世界廁所組織統計,女性上廁所的頻率是男性的1.5倍,女性上廁所的平均時間為70-75秒,男性為30-35秒,單次耗時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左右。另外,生理期女性如廁頻率升高,更換衛生巾又增加耗時。
中共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王曉莉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之所以經常會出現女廁排長隊的現象,既有男女因生理性別差異帶來如廁時長不同的問題,也有女性帶嬰幼兒、家中行動不便的老人如廁帶來的實際需要。”
為有效緩解女性廁位緊張問題,2016年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《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》,將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的比例提高到3:2,人流量較大地區為2:1。
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》中明確提出,各級人民政府在規劃、建設基礎設施時,應當考慮婦女的特殊需求,配備滿足婦女需要的公共廁所和母嬰室等公共設施。
“配備滿足婦女需要的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,是反映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。”王曉莉表示,“隨著各項政策的出臺和落實,公共廁所女廁緊張問題目前已經得到了很大緩解。”
不少地區也在積極落實優化公廁建設與改革。在江蘇無錫,今年3月15日正式實施《無錫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》,規定人流量集中場所,女、男廁位比例不小于2:1;四川成都,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《成都市公共廁所管理條例》中明確,新建公廁女廁位與男廁位(含小便站位)的比例不應小于3:2,在人流量集中的場所不應小于2:1;廣東廣州,廣州市地方標準《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》于2019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,其中規定,廣州市新建一類公廁的女廁位與男廁位比例不小于2:1。
建議:景區人流量高時可設置移動廁所
清明、五一假期將至,不少人將選擇出游,為解決旅游旺季如廁難問題,王曉莉建議,“景區客流量較高時,可以設置移動廁所,緩解廁所不夠用的問題。”同時,她指出,景區也應加強管理和引導,在公共廁所附近安排管理員,維護好秩序。
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副教授陳泳全認為,公廁本身建造和維護成本較高,而游客量其實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,“旅游淡季游客較少時,廁所全部開放可能會造成浪費,而移動臨時性廁所既能解決游客需求,也有利于景區節省運營成本。”
此外,王曉莉指出,也可以通過設立第三衛生間的方式解決如廁難問題。“一方面可以緩解人流量較高時用廁緊張問題,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家庭出游時帶孩子、行動不便的老人上廁所。”
第三衛生間是指在廁所中專門設置的、為行為障礙者或協助行動不能自理的親人(尤其是異性)使用的衛生間,主要是指女兒協助老父親、兒子協助老母親、母親協助小男孩、父親協助小女孩等。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,截至2021年11月,全國約有近一萬座城市公廁中設置了第三衛生間,約占城市公廁數量的6%。
但在實際使用中,并不是每個景區都會設有第三衛生間。在陳泳全看來,要想讓第三衛生間真正發揮作用,需要旅游公共服務的逐步完善和公眾理念的提升。“推進第三衛生間建設,需要轉變觀念,完善細節,保障第三衛生間的開放性,避免其閑置,另外廁所管理者也要及時維護。”陳泳全說。
來源:央廣網